Design Solutions
— 品牌重塑設計案例:波麗路餐廳(本店) —
波麗路新品牌標誌,強調1934年創立的歷史背景和昭和時代的文化藝術。
▍品牌重塑前:一張時代的舊臉孔

「要不要改變?怎麼改變才不會失去我們原本的樣子?」

「這些老東西,還有人在乎嗎?還是只有我們在意?」

「怎麼樣才能把上一代交付的責任好好地傳承?又該如何創新?」

波麗路的合作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品牌設計案。在這個案子裡,我們遇見的是一間充滿回憶,有著許多故事的老餐廳。眼前面臨的是品牌的情感價值與視覺表現之間脫節,使得「品牌記憶」無法透過設計被感知與延續。

更真實的背景是:對於轉型後是否仍能保有原有情感與價值連結的深層不安,第三代經營者在品牌轉型的過程中,承受著來自家族內部的矛盾與情感。除了商業上的考量,更肩負情分、義氣、與記憶的重量——這些來自家族傳承的味道與信念,成為品牌在轉型過程中最深的羈絆。

這讓我們更清楚地意識到,品牌識別的更新和活化,無法只從外部視覺上的調整,而是需要站在經營者的角度,同時思考更多心理上的承接與轉化,讓品牌設計不僅是表層的工作,而是陪伴經營者穿越一段品牌重塑的過渡期。
    source image : JSBB Blog
▍設計前的準備與觀察
 
在品牌重塑的過程中,事前準備與深入觀察永遠是品牌設計最關鍵的一環。這個階段,除了消化蒐集的資料,更是一場理解、同理與釐清的旅程。透過與經營者的對話、對歷史文獻的研究、對空間、菜單、視覺語言的敏感觀察,透過識別設計的思考,試圖還原品牌的精神底層,進而梳理出其獨特的價值軸心。
特別著重於舊菜單的內容、排版、用字習慣,以及早期店內使用的字樣與語言風格,從中找出可轉化的語素與符號,再帶入視覺語言的建構。這些歷史資料不僅啟發了對於「什麼是波麗路」的重新想像,也成為與經營者對話時最有力量的依據——當我們一起看著那些泛黃的菜單、封面上的舊字體,我們更能理解:這個品牌所承載的,不僅是味道的記憶,更是一個家族努力留下來的時代語氣。
▍波麗路品牌的重塑具體分析
➊ 視覺識別系統過時且缺乏一致性
原有的品牌標誌與應用缺乏系統性規劃,無法在各種媒介(店面招牌、菜單、包裝、社群)中形成一致且具辨識度的識別語言。

➋ 品牌定位模糊,缺乏故事轉譯的語言
雖擁有珍貴的歷史,但品牌沒有清晰地表達「這段歷史對今天的意義是什麼」。
對外傳遞仍停留在「老字號」「老味道」這類抽象語彙,缺乏讓人記住的具象化品牌語言。
➌ 內部品牌認同與外部形象之間出現落差
經營者對品牌有新的期望與轉型意圖,但舊有品牌語言無法承載這些對未來的想像。
想向外溝通「新一代的波麗路」,卻受限於原有視覺與歷史包袱,使得品牌溝通處於模糊。
➍ 無法吸引新客層,同時也讓老客人感到困惑
新世代顧客對「品牌老餐廳」沒有文化背景,缺乏進一步探索的動機。
同時,若更新過於激進,也會讓原本長年支持的老顧客感到失落,擔心「這裡變了」。
➎ 品牌精神與視覺風格無法連動,導致記憶斷裂
品牌的情感價值與視覺表現之間脫節,使得「品牌記憶」無法透過設計被感知與延續。
過去的菜單、裝潢、語言風格雖有底蘊,但從未被納入設計思考脈絡中,讓品牌在面對轉型時,失去可連結的「視覺記憶錨點」。
對商標概念呈現的初步探討
▍設計介入:保留比改變更重要

品牌重塑從來不是一次徹底的改變,而是在尊重歷史與情感基礎上進行的再造與活化。波麗路的新商標經過再三思量,結構與襯線字體都是重新繪製而成的設計,而非直接取用市面上現成的設計字體。

在設計初期,我們從風格精神與品牌歷史中萃取靈感,發展出兩個主視覺方向,作為品牌風格定位與語言輪廓的探索起點:
◆ Direction 1 – 新藝術風格 × 經典台洋混血:
靈感來自早年波麗路招牌字樣與「新」藝術(Art Nouveau)的融合手法,延續日本老店經典優雅氛圍,以流動感線條描繪品牌的歷史質感與溫度。
◆ Direction 2 – 字體設計 × 品牌識別精煉:
結合日文片假名(ボレロ)與現代襯線體,透過簡潔穩重的造型,傳達波麗路對品質與時代感的堅持。這組方向最後成為進一步深化與修飾的基礎。
這些過程是一次次的提問與提案討論,讓經營者與我們一起思考:什麼樣的樣貌,是波麗路真正希望人們記得的?

每一條曲線、每一個角度的拿捏,都是為了讓品牌在「像」與「不像」之間,找到一種屬於它自己的語氣。因為對經營者來說,那不是設計而已,而是一段與過去記憶共鳴的「味道」。​​​​​​​
▍設計成果:讓經典與現代共存|從視覺草圖到定稿呈現

這是一場從『語氣』到『形狀』的重構過程。品牌最後呈現的樣貌,不是一開始就確定的風格方向,而是從對片假名「ボレロ」的反覆拆解與排列、以及搭配本店原有字體的再造,一步步誕生。
從最初的探索草圖中提煉出「帶有溫潤的懷舊氛圍」、「昭和洋食的日台混血風格」以及「波麗路紅」作為視覺定調,再逐步調整筆畫曲度與字體細節,讓商標具備說故事的能力。
最終呈現的品牌新視覺,成功地在懷舊與現代感之間找到平衡。紅色八瓣飾框除了透露經典日式優雅,更有凝聚視覺焦點的功能,以手繪方式設計的襯線字體,降低重心高度,視覺上感覺穩重,隱約的陰影使字體在深色背景上更具立體感。考量多重用途的直式橫式應用的品牌字體組合,讓品牌的路走得寬廣遼闊。
但比設計更重要的,是我們陪伴經營者一起走過的那段思考歷程。在這段過程中,他不再只是執行「一個重塑計畫」,而是逐漸看清楚品牌想要的樣子與可以選擇的方向。這樣的過程對我們來說,才是品牌設計最深刻的價值所在。
▍小美事創意的品牌設計觀察|從視覺到關係的重構

Stay true. Stay Curious.

設計雖然和視覺溝通有關,但更深層地,其實也在處理與解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關係。尤其是在品牌的重塑、再生與初創過程中,經營者往往會面對許多看不見的壓力與不確定感——這讓設計工作遠遠超過了所謂的風格選擇或美學表現。

每一個品牌人應該經常思考:當我們說在「做品牌』,我們究竟是在做什麼?

如果要回答『做品牌到底有沒有用?』透過和波麗路真實經歷過的設計過程來看,那麼我們此刻的答案將是:透過品牌設計的工作,能讓更多人知道每一位創業者、經營者,真正放在心上的事情是什麼。若品牌能被人記得、和人連結,用品牌設計踏穩的這一步,就是一件有價值的事。

這次與波麗路合作的經驗,深刻地提醒了我們品牌設計與品牌再生的核心,不會只是形象的翻新、風格的變化,而是陪伴品牌與人,一起跨過內心的不確定。

我們相信,品牌重塑最有力量的時刻,不是推出新識別的當下,而是那個經營者忽然說出:「我好像看清楚我們接下來可以怎麼走了。」

這份看見,是最溫柔也最重要的轉變。
如果你也在做品牌重塑,或許可以從這些對話與掙扎裡,看見你自己的問題與答案。

波麗路餐廳新品牌菜單設計,邊框和字體凸顯品牌的精緻與優雅。
創意/山山齋  視覺設計/小美事設計
創意/山山齋 視覺設計/小美事設計
創意/山山齋   攝影與Table setting /Boya  視覺設計/小美事設計
創意/山山齋 攝影與Table setting /Boya 視覺設計/小美事設計
創意/山山齋  視覺設計/小美事設計
創意/山山齋 視覺設計/小美事設計
創意/山山齋   攝影與Table setting /Boya  視覺設計/小美事設計
創意/山山齋 攝影與Table setting /Boya 視覺設計/小美事設計
充滿時代感的店名標誌,since 1934
充滿時代感的店名標誌,since 1934
我們相信設計可以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連結,歡迎你隨時與我們交流。
Back to Top